本屆網絡歌曲創作網絡文化節首次推選出50位青少年作為網絡文明使者,為青少年正確利用網絡樹立榜樣此外,頒獎會上還現場播放了本次大賽中DV、原創歌曲以及的人氣獲獎作品。網絡歌曲成就了不少神話——歌手一舉成名的神話,有心的音樂人歲入千萬的神話,乃至SP供應商和移動通信業大發其財。
歌曲還引發了太多的反映,專業歌手面對網絡歌手歌曲性價比的失衡、專業創作者面對網絡歌曲創作者的惶惑,加上網絡歌曲中日益蔓延的惡俗之風——歪改之風、謾罵之風、情色之風等等令人憂心忡忡以至于憤慨。
網絡本無罪,網絡歌曲也并非一種音樂類型,也并非一無是處,“俗”不同于“低俗”、也不同于“惡俗”。也許,在風起云涌的時候,我們最重要的是需要一點冷靜,需要平和的心態和科學的水準。
網絡確實很像從瓶子里放出來的魔鬼,它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也許現在還遠遠不到能夠準確評估的時候。但至少,它已經在極大的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音樂生活。從創作、到傳播、到營銷、甚至到音樂價值觀的評價。在歷史上,樂譜時代的來臨、唱片時代的來臨,音樂傳播上的哪一次技術進步也還難以和互聯網給音樂帶來的巨大影響。
網絡音樂數字技術使得音樂創作再也不是“作曲家”的專利,“快女”們是“喜歡唱就唱”,網絡歌曲作者們是“想寫就寫”。因為他們不需要再求助傳統意義上的發表?;チ舊淼木藪罌判院妥雜尚允溝靡衾值拇ピ僖膊皇譴趁教宓淖ɡ??!拔曳拍閭?、“我出品你買”變成了“我自己找著聽。
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的合謀還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音樂銷售,消費者們再也不會為一張唱片中只喜歡一首歌而必須為其他九首歌付費,誰知道將來還會有什么,反正從此花的錢肯定物有所值,即便單價好像還是貴了點。從更縱深的方面看,傳統意義上的嚴肅音樂和民族音樂也可以從互聯網上受益,網上大量的免費軟件資源可以使這些作品包括新創作品不必因沒有足夠的資金而只能以樂譜的形式久藏深閨,照樣可以以低廉的制作費用以數字的形式在網上傳布——頂多缺了點真人演奏的人氣。
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幾年前雪村在無奈的情況下把《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壓成MP3上網的時候,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它不但不脛而走,一炮而紅,徹底改變了他的命運,他更想不到他給后來者帶來了怎樣的福音。太多的夢樂青年們終于找到了自己未開墾的處女地,也頗有一些人從此平步青云,修成正果。
當然,網絡歌曲創作互聯網是一把典型的雙面劍,當他給人們帶來太多的自由的時候,就一定也會“有多少惡事假汝名而行,互聯網魔力再高,也還是工具而已,是否哪天它真的要反過來控制人類還不知道,至少現在還是人管著。所以,問題不在互聯網。
特性怪異的互聯網還是需要有人管的。不在管得了管不了,而是有沒有人來管。假如運營商們只注重由此帶來的巨大經濟收益,他們當然不會在乎什么俗,什么惡俗團市委副書記李綱表示,開展青少年網絡文化節,就是希望通過比賽和展示,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活躍青少年的網絡。本屆共收到作品兩千多份,評委組分別對攝影、漫畫、博客公益廣告網絡歌曲創作等六個項目的作品進行評審。而通過各種方式投票。
|